编辑述职报告

时间:2024-01-29 20:15:20
编辑述职报告

编辑述职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编辑述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编辑述职报告 篇1

(一)机动部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 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2 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

3 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

4 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

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

2 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

3 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1.7万元的收入。

4 努力实现采编“无缝对接”,加强编辑记者的沟通,多次联合采访部门举办出游、看电影等活动,提供编辑记者互相了解的机会。

5 加强部门内部的学习氛围,利用本部门的网络空间,建立学习平台,提供各大报刊的评论、标题、策划思路、稿件风格等材料,供大家讨论和学习。

  编辑述职报告 篇2

我叫xxx,现年38岁,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中共党员,总编辑。

一年来,在报社全体成员全力支持下,坚持正确办报方向和党性原则,不断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狠抓报纸质量,顺利地完成党委委交办的宣传报道工作任务和企业对外宣传工作任务。下面,我把本人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感。

报纸是喉舌,担负着重要责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队伍素质。提高觉悟、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把学习做为报社群体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立了学习制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我个人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并按要求,基本上完成了应学篇目。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文件、新时期领导干部楷模郑培民先进事迹、新党章、“两个务必”、干部廉政准则、等等。为巩固学习成果,每个篇目学习后,自己都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共写学习笔记近10万字。同时,主动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潜心研究新闻工作的理论、。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增强了自身政治修养和政策水平,使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决策力有所提高,从而带动报社职工队伍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近一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明显增强,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完成宣传任务奠定了基础。

其次、坚持加强管理,建章建制,确保报社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规范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制定了和完善了报社工作制度,对新闻职业道德、新闻纪律、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组织纪律等明确界定,有章可循。二是制定了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报纸按期按时完成出版发行任务。三是制定了全岗位责任制,奖优罚劣,规范编采人员日常工作行为,并且自己身体力行,带头遵守。进一步明确了办报方向,明晰了各部门的职责,使全体人员工作起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各司其职,推动了报社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精雕细琢,提高质量,正确创办一流企业报刊。

在集思广益、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采取相应措施,使办报质量有大幅提高。一是对全体人员实行量化管理,对每位同志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进行细化,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验收,视工作完成情况给予经济上奖励或惩罚,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干多者奖,干少者罚,干好者奖,干坏者罚。例如,每人都有写稿任务数,超额者奖,未完成者罚。写好稿件、好标题者奖,稿件出现错情者罚;编辑部每个人都要编好稿、精稿,稿件见报后出现错情者罚,杜绝稿件见报后主标题出现错误,出现重大错情除经济处罚外,追究相应责任。岗位责任制的细化管理,做到了“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激发了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抓学习、抓培训,提高全体人员业务能力。利用每周四下午时间,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针对一段时间内报纸上出现的错情进行通报、纠正;派骨干人员到中央新闻单位去学习、培训,回来后向大家讲解学到的知识和新的办报理念,定期进行评报,对每期报纸上的好稿件、好标题、好版面面进行评点,对质量差的稿件指出毛病所在。从而使每个编采人员能扬长避短,提高编采质量。目前,报纸上好稿件、好标题层出不穷,差错率低于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标准。三是加强编采作风建设,增强报纸可读性。组织编采人员深入一线基层的生产一线,实行三贴近,采编鲜活生动的读者喜闻乐见的稿件。

第四,围绕中心,面向基层,全方位完成宣传报道任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围绕中心工作,每一年都起草了年度新闻报道要点,以物 ……此处隐藏15319个字……为这项工作很简单,可是时间长了,才意识到这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虽然大学学了几年英语,但是毕业后干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所以编辑这一行对我来说很陌生,有很多理念和知识需要我去学习。正式开始中考湘教版14版的编辑工作以后,王延伟老师,徐辉老师,王丛军老师等同事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很快熟悉了我们报纸的特点和流程,使我能够很快地独立开展工作,度过了新工作的适应期。 由于一开始就接手九年级的编辑工作,我知道自己面临着很大压力。由于湘教的作者少,来稿有限,需要很多时间修改,所以想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湘教教材来得晚,从8月份拿到教材到11月份,短时间内就签了半年的报纸。所以那段时间经常加班加点,研究教材,研究中考试题,和其他同事按时签付印。虽然辛苦,但我觉的是值得的。为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努力,虽然辛苦但也是一种享受。在每次看到新一期的报纸出来时,就有一种成就感,干劲也更大了。

二、努力培养作者队伍。

作者的多少和来稿的好坏对报纸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接手工作以后,我尽快熟悉并巩固了现有的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和他们多联系沟通,征求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建议,虚心接受并改进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想办法寻找新作者,给他们发邮件,寄样报。虽然辛苦换来的收获并不丰盛,但我会继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业务修养和专业水平,努力创新。

对于报纸来说,质量就是报纸的生命。内容为王,质量取胜。而编辑的业务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业余时间,我会看相关的书籍,争取今年通过出版专业职称考试。同时,加强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课本,更透彻地研究中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使报纸真正获得学生的肯定,老师的认可。同时突破一些旧的观念,使报纸版面和内容再创新。 但是我深知这段时间有成绩也有不足,有快乐也有遗憾。高兴的是自己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尽心尽力地去做了。遗憾的是由于自己毕竟是刚接触这一行,没有一线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误。有时候看着自己辛苦的成果不是那么完善,很是难过。不过我会以此为鉴,认真总结并吸取每次教训,更加努力地去充实自己,多看书,多向别的编辑学习,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求新求精,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把工作做得更好。

  编辑述职报告 篇13

我的工作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就是想、学、说、做。

(一)想。想就是“想什么”?

总的来说,想的是如何团结和带领大家,把工作干的更好,干出一点成绩来。具体地说:就是想带好一支队伍,打造一个平台,干好一门工作。

带好一支队伍。我始终在想如何团结大家,带领大家,鼓舞大家,凝聚大家,切切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大的方面来说,为了事业,为了广电系统能够成为信阳新闻战线排头兵奉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小的方面来说,是为自己,为了这支队伍,为了大家能够在广电发展的大平台中有平台展现、有机会施展、有领导关注。通过干好工作,实现自己在广电系统中的价值。

那么,如何带队伍就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是领导层的压力,工作严,压力就大,压力越大就越需要迅速增强和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自身的要求日益增强。二是大家的压力。要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工作规律,用规律性的思路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升能力。常言说:“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打铁首先自身硬”,因此对自身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我所想的就是如何同大家一起摸索和总结干好工作,让大家感到干得有劲、有动力。

打造一个平台。就是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在单位内部打造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展示成绩的平台、解决问题的平台,切实发挥“小平台、大舞台”的作用。通过打造平台,形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的良好氛围,形成锻炼大家“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良好氛围,形成“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学习,围绕实际工作来学,围绕大家急需的来学。对于成绩,只要谁做出成绩,就大张旗鼓地进行肯定,起到鼓舞士气、以点带面的作用。对于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公开讲的直接指出,让大家改进;如果不易公开讲的,个别谈话,推心置腹,以思想工作为助推器,推进问题的解决和完成。

干好一门工作。就是立足广电,放眼全局。站在广电干新闻,跳出广电看新闻。以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以一种探索性的思维,以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断增强把握大局、分析全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因此,思考和探索着如何用一种简洁高效、有用有效的办法来管理新闻,把握新闻,力求形成一种大家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实践和提高的氛围,自己则在实践中,在与大家的沟通中总结和把握做好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在与大家的沟通中学习和思考创新、服务、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和规律,力求分析的深,把握的准。概括言之,就是对工作的一个认识过程,就是大家忙的时候我不忙,大家不忙的时候我很忙。

(二)学。学就是“学什么”?

有三点感受:学有所专(博学精学),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一是学有所专。就是要博学、精学。博学就是涉猎面要广,不但要学时事政治,学业务,学行政管理,还要学历史、学沟通、学办事等等,不但要学与新闻有关的,还要学与新闻无关的。因此,学的知识面要宽,视野要开阔,这样才能有效地启迪自己的思路,更好地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看清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精学就是要学有所精。那么大的大部头资料,那么长的管理理论,那么浩瀚的历史史料,那么众多的业务,如何去学,我始终坚持一点,按需去学,学就学会。只有学懂了,才会去理解它,去运用它,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实效。

因此,我注重从实践中去学,学时之所需的,学眼下急用的,学一项力求学懂、学会,融会贯通。

二是学有所悟。只有善于分析、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把握情况和局势的能力,也才能为领导在更高层次上的决策提供思想资源。人的头脑就是加工厂,没有数字和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生产观点,用观点统率材料,支撑理论。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大家一起,探索如何干好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并形成一种流程化、规范化的程序。

三是学有所用。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与“学中干”的认识和理解上,我认为重点是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解决“做过”与“没做过”的问题。有人说,这项工作我没做过,不会,或者说,我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或者说,害怕做了会出错。我的理解是,不可能一切条件成熟了才让你去干,不可能一切条件具备了才等着你去干,我们都是从小事做起,边做边规范的,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由量变到质变,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

《编辑述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